很多人问,圣牧是什么?我第一次听到这名字,大概是在几年前,那时候整个乳业都在讲有机、讲高端,圣牧也跟着这股浪潮,尤其是在宣传上,总是往“黄金奶源带”、“纯天然”这些标签上靠。坦白说,当时听着挺吸引人的,毕竟谁不想喝点好的?但真正接触下来,才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。
“圣牧”这个名字,在行业里,大家普遍会想到的是蒙牛旗下的那个高端奶品牌,主打的是有机牛奶,也包括一些全脂奶粉、儿童奶粉之类的。他们的宣传点很明确,就是“来自纯净的黄金奶源地”,强调的是产品的品质和纯粹性。这其实抓住了消费者对健康、对高品质乳制品日益增长的需求。
但问题也出在这里。当一个品牌过分强调“纯天然”、“有机”这些概念的时候,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一种“唯我独尊”的预期。这就像你吃米其林餐厅,自然会对菜品、服务有更高的要求。如果圣牧的定价也跟着往高端走,那么它的产品力,特别是风味、口感、营养成分的差异化,就需要非常突出,才能让消费者觉得这钱花得值。
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合作过一个项目,需要给圣牧的某些产品做推广。当时接触的资料里,他们花了大量篇幅去讲他们在内蒙古阿拉善那个所谓的“黄金奶源带”是如何如何好。沙子、空气、阳光,一切都说得很美。听着让人心驰神往,感觉那里的牛都是喝着纯净水、吃着纯天然牧草长大的,产出的奶自然是顶级中的顶级。
然而,光有好的概念和漂亮的宣传是远远不够的。市场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。我观察到的情况是,圣牧虽然在定位上想做高端,但它在市场上并没有形成像某些国际品牌那样牢不可破的认知。消费者在选择高端牛奶时,除了品牌的光环,他们更看重的是实际的体验——口感是否醇厚,有没有奶腥味,是否容易消化,以及最重要的,性价比。
有个挺现实的问题,高端有机奶的生产成本本身就高,这决定了它的售价也会比普通牛奶高出不少。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他们愿意为“有机”和“高端”支付溢价,但这个溢价是有个度的。一旦超过了这个度,或者说,他们觉得这种溢价带来的价值感并不明显,那么他们就会转向性价比更高的选择。尤其是在乳制品领域,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,很大程度上还是建立在长期、稳定、优质的体验之上。
我记得有一次,在一个大型商超的促销活动中,我们看到圣牧的产品放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,旁边是那些价格更亲民、但销量依然很不错的品牌。跟销售人员聊了聊,他们也说,圣牧确实有它的受众,但市场份额增长比较缓慢,更多的是一种“小而美”的定位,很难做到大众化普及。
再说回“圣牧是什么”,如果单从蒙牛旗下子品牌这个角度看,它肩负的责任挺重的。蒙牛本来就是国内乳业的巨头,旗下产品线非常齐全,从低温鲜奶到常温奶,从儿童奶到成人奶粉,几乎覆盖了所有细分市场。在这种情况下,圣牧作为高端有机系列的代表,就需要承担起提升品牌整体形象,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盈利的任务。
但乳业的竞争,尤其是高端化竞争,是异常激烈的。不仅有国内其他品牌的努力,更有安佳、德运、菲仕兰等一众国际品牌的强势存在。这些国际品牌往往拥有更悠久的历史积淀、更成熟的品牌营销和更强大的渠道控制力。它们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信任度,并且在产品研发和品类创新上,也总能抓住一些新的市场趋势。
比如,最近几年很火的A2奶,或者是低脂、高钙等等,这些细分需求,国际品牌往往能更快地反应过来,推出相应的产品。圣牧要想在这个“内卷”的市场里脱颖而出,仅仅依靠“黄金奶源”和“有机”这样的基础概念,可能是不够的。它需要在产品本身的研发上,比如风味改良、营养强化,或者是在营销模式上,比如更直接地与消费者互动,建立情感连接,找到新的突破口。
曾经,我们内部讨论过,是不是应该加强对圣牧产品的具体使用场景的描绘,比如“为孩子准备的营养早餐”、“为自己充电的午后时光”之类的,这样可能更容易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价值,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。不过,这些也只是纸上谈兵,实际操作起来,还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市场试错。
所以,如果有人问我“圣牧是什么”,我的回答可能会更复杂一些:它是一个定位清晰、但面临巨大市场挑战的高端有机乳品品牌,它代表了国内乳业在品质化、高端化转型上的一个探索方向,但这个探索之路,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。
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