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无人货架多久能盈利?”这个问题,我听得太多了。总有人觉得,往办公室里摆点零食饮料,装个扫码支付,然后就等着钱进账。这种想法,怎么说呢,就像在门口摆个小摊,以为生意就好做了。但实际操作起来,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,远不是简单地“把货架放上去”那么回事。
首先,最关键的还是位置。不是随便一个公司都能摆。我们刚开始做的时候,也犯过错,为了拓展业务,去了一些人流不少但人均消费能力一般的企业。结果呢?货损率高得吓人,补货也费劲,账面上看得过去,但刨去损耗和人工,基本就是白忙活。所以,挑位置,真不是随便挑。像一些大型科技公司,或者一些企业文化比较开放、福利待遇好的单位,员工对这种便利性接受度高,消费意愿也强。那种天天愁着怎么省几毛钱的,你想让他扫码买瓶可乐,可能还不如去门口小卖部凑合一下。
我们现在找点,都会提前做一些调研。比如,去目标企业实地考察一下,观察员工的消费习惯,看看他们平时习惯买什么,消费频次怎么样。有时候,甚至会提前跟企业的人事部门或者行政部门聊聊,了解一下他们的员工构成和福利政策。一个好位置,能让你事半功倍。反之,一个差位置,就算你货品再全,价格再有优势,也可能因为用户习惯、接受度低而寸步难行。
而且,位置不仅仅是“公司大不大”,还有“公司内部的部门分布”也很重要。我们发现,那些技术部门、研发部门的员工,往往加班多,对即时便利的需求也更高。把货架设在他们经常出没的楼层、茶水间附近,效果明显会比放在一个大家都不常去的区域要好得多。这中间的差别,差的可能就是几倍的流水。
然后是商品。很多人以为,无人货架就是摆满市面上你能想到的所有零食饮料。这想法太天真了。你要考虑到损耗,考虑到库存周转,考虑到用户偏好。我们刚开始也试过上很多品类,结果有些东西放了几个月都没人动,占着货架空间不说,还得担心过期。后来我们就开始精简SKU,主推一些大众化、高频次的消费品,比如当下流行的网红零食、能量饮料、常备的方便面、饮用水等等。
而且,损耗这个东西,真是让人头疼。不仅仅是过期,还有人为破坏、误扫、甚至就是你没注意到的“顺手牵羊”。我们统计过,有些地方的损耗率能达到5%-10%,这在微薄的利润空间里,是很难承受的。所以,选择合适的供应商,确保商品质量,同时也要跟企业沟通,加强员工的自觉性。但说实话,这也很难完全杜绝。只能说,尽可能地通过技术手段,比如高清摄像头、更智能的支付系统来降低风险。
还有一个重要的点,是价格策略。你不能卖得比外面便利店贵太多,否则没人买。但也不能卖得太便宜,否则你根本没利润。这中间的平衡,需要你不断去调整。我们会定期去做一些市场调研,看看竞争对手的价格,再结合自己的成本,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区间。而且,我们还会根据不同的企业、不同的位置,微调商品结构和价格。比如,在一个技术公司,我们可能会多放一些能量棒、咖啡,而在一个传统办公楼,可能就多放一些饼干、糖果。
补货是另一个大头。无人货架不是一劳永逸的,你需要持续的投入。如果补货不及时,货架空了,用户就流失了。我们的经验是,要根据每个货架的销售数据,制定科学的补货计划。有时候,我们也会用一些技术手段,比如在货架上安装传感器,实时监测库存,一旦某个商品低于某个阈值,就自动生成补货订单。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补货的效率,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和缺货。
运营团队的效率也至关重要。一个好的运营团队,不仅要能做好商品陈列,还要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,比如系统故障、支付异常等等。我们有个团队,负责的区域比较大,他们每天都要开着车,穿梭在各个企业之间。算下来,一个运营人员一天能维护的货架数量是有上限的。所以,想扩大规模,就得有足够且高效的运营团队。
而且,我们在运营过程中,也遇到过一些奇葩的事情。比如,有一次在一个公司,我们装了货架,过两天发现,所有易拉罐都被员工打开喝光了,但钱没扫。问了企业,他们说没法管。最后只能把那个点位撤了。这种事情,虽然是个例,但确实能让你怀疑人生。所以,选址的时候,对企业文化和员工素质,也得有个基本判断。
说了这么多,回到最开始的问题:无人货架多久可以盈利?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。我们接触过的比较成功的案例,从开始铺设到实现盈利,大概需要6个月到18个月不等。这中间,首先是前期投入,包括货架设备的采购、货品的初次铺设、以及系统开发的成本。这部分可能就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。然后是持续的运营成本,包括货品损耗、人力成本、车辆油费、以及一些不定期的维护费用。
而收入,主要就是商品销售的差价。如果你一个货架一天能产生几百块的销售额,并且能保持稳定的毛利率,再加上较低的损耗,那么盈利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。但如果一个货架一天销售额只有几十块,或者损耗率很高,那可能就很难盈利了,甚至会持续亏损。
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,很多早期进入这个行业的玩家,都经历了漫长的“烧钱”阶段。他们通过融资,来支撑前期的扩张和运营,直到积累了一定的用户量和规模效应,才开始逐步盈利。所以,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做,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储备,别指望一蹴而就。
现在,行业也在往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。比如,一些更先进的视觉识别技术,能识别你拿了什么商品,甚至能在你还没完全拿出来的时候就完成支付。还有一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系统,能帮你预测用户的消费需求,提前备货。这些技术,如果运用得好,能极大地降低运营成本,提升用户体验,从而加速盈利的进程。
但话说回来,技术再先进,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。比如,用户是不是真的需要你这个货架,他们是不是愿意为你的便利买单。这才是最核心的。我们见过很多号称有“黑科技”的公司,最后也消失了,原因就是用户并不买账,或者说,商业模式跑不通。
总的来说,无人货架盈利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到选址、选品、运营、技术、用户体验等方方面面。没有一个万能的公式,只能根据实际情况,不断地去摸索和调整。想在这个行业里活下来,并赚到钱,确实需要点真本事,还得有点运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