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汤臣倍健为啥这么贵?” 这话我听得太多了,自己也偶尔会琢磨。你说它贵吧,很多人还是照买不误,而且市场占有率也确实不低。但要说它就值那个价,有时候我又觉得,嗯,好像有那么点溢价在里面。今天就顺着这个话题,聊聊我这些年在保健品领域摸爬滚打的一些个人看法,尽量不讲那些空话套话,就说点实在的。
一开始,汤臣倍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特别接地气的品牌,“改善国民营养”什么的,喊得响亮。那时候,产品定位相对大众化,价格也算是个中间水平。但你仔细看看这几年,尤其是我上次去他们珠海那边的工厂参观,以及后面接触到的一些行业交流,会发现品牌一直在往“科技”和“高端”这两个方向使劲。这可不是一句空话,背后是实打实的投入。
记得有一次,跟一个做研发的朋友聊天,他提到了汤臣倍健在研发上的投入,包括一些专利技术、国际标准的合作实验室,还有就是高端的原材料采购。想想看,做保健品,尤其是要打“科技牌”,原材料就不能含糊。那些从国外进口的、经过特殊提纯或者生物发酵技术的成分,本身成本就摆在那儿了。比如,他们的一些高端系列,用的好多都是那种有国际认证的,比如DSM、Lonza这种大厂提供的原料,这些原料的价格,跟普通国内采购的原料,那是天壤之别。
而且,你看他们营销上,从最早的国民度,到现在强调“科学实证”、“中国专利”、“全球合作”,这本身就是一种品牌价值的重塑,而这种重塑,就需要大量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费用来支撑。你想让消费者觉得你“贵得有道理”,就得让他们看到你的“不一样”,这种“不一样”得有东西兜着,不能是光说不练。
说到研发,这块儿真不是闹着玩儿的。好多人觉得保健品就是一堆维生素矿物质或者植物提取物,但实际上,要做到有效、安全、稳定,而且还要有别人难以模仿的技术,这中间的门道深着呢。汤臣倍健这几年一直强调“科技”,我在行业里也看到他们确实在一些前沿技术上有所布局,比如在一些特定营养素的吸收率、生物利用度方面做文章。
我记得有一次,他们推出了一款增强免疫力的产品,用的一个叫“XX酵母β-葡聚糖”的成分,当时我特意去查了一下,发现这种成分的提取和纯化技术确实比较复杂,而且要有专利保护,成本自然就上去了。不光是成分本身,还有产品剂型、配方协同效应,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和科学验证。如果说简单地把几种原料混合在一起,那确实没啥技术含量,价格自然也上不去。但如果你要做到,比如像他们提出的“黄金配比”,并且通过临床试验证明有效,那这个过程的投入,就不是小数目了。
有时候,我也遇到过一些客户,他们觉得某些产品之所以贵,是因为广告打得多。没错,广告确实是一笔很大的开销,但我觉得,对于汤臣倍健这种体量的公司,如果仅仅是靠广告堆砌,很难维持这么多年,而且还在不断推出新产品、更新技术。广告是放大器,它放大的得是产品本身的价值,如果产品本身没有那个“硬实力”,广告打得再响,消费者也会用脚投票。
还有一个我比较看重的,就是品质控制。这东西吃进肚子里的,马虎不得。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小品牌,为了压低成本,在原料检测、生产环境、生产过程的管控上,都可能存在一些猫腻。而汤臣倍健,作为上市公司,而且在国内保健品领域做得这么大,他们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来说是比较规范的。
想想看,从原料进厂的批批检测,到生产过程中的多道检验,再到成品出厂前的严格抽检,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钱和人力。而且,他们还要符合一些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,比如ISO、HACCP这些,这些都是有成本的。我记得参观他们工厂的时候,看到那个自动化生产线,以及那些精密检测设备,就知道这玩意儿不是随便弄弄就能达到的。而且,要达到那种“ GMP”标准,对厂房、设备、人员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,这些都会反映到最终的产品成本上。
当然,品牌本身也有它的价值。就像你买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包,它可能比普通包贵很多,但一部分原因就是那个品牌代表的品质、设计和身份象征。保健品也是一样,当你选择一个知名品牌,你买的不仅是里面的成分,还有它长期以来建立起来的信任度和专业形象。这种信任,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,也是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原因之一。我曾经也尝试过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品牌,一开始价格很诱人,但后期的使用效果总觉得差点意思,或者就是感觉不那么放心,所以说,品牌溢价,有时候也是消费者对安心和品质的一种投资。
说到底,汤臣倍健的价格定位,也是一种市场策略。你想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,就得拿出什么样的产品和形象来匹配。它现在越来越往中高端市场靠拢,瞄准的是那些对健康有一定认知,并且愿意为高品质、有科技含量的产品买单的消费者。
我接触过不少在汤臣倍健工作的朋友,他们也聊到过公司的市场定位。公司花大力气去提升品牌形象,去研发新技术,去跟国际大牌合作,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,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率。你想想,如果价格跟路边小店卖的差不多,怎么去体现你的“科技”和“专业”?消费者也不会觉得你有多么“高端”和“值得信赖”。
而且,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,也越来越懂行。你不能光靠吹嘘,得真刀真枪地在产品本身上下功夫。汤臣倍健这几年的转型,可以说是迎合了这一趋势。他们可能也在努力平衡“成本”和“价格”,但总体上,确实在往一个更专业、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。所以,对于“汤臣倍健为什么那么贵”这个问题,我的理解是,它不仅仅是原料成本、研发成本、生产成本的简单叠加,更包含了品牌价值、技术壁垒和市场定位等多重因素的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