谈到“兴全社会责任怎么样”,我总觉得这话题有点容易落入窠臼,大家一听“社会责任”,脑子里想到的可能就是捐钱、做公益,或者是一些宏大的口号。但在我看来,特别是在我们做投资的这个圈子里,基金的“社会责任”其实要扎实得多,也更体现在日常的投资决策里。它不是额外的负担,反而是能否穿越周期、基业长青的关键。
我从业这么多年,看过不少基金经理,也接触过很多不同类型的基金。一开始,就像很多人一样,我也只关心业绩、净值、排名。但慢慢地,你会发现,那些真正能长期跑赢市场的,往往不是最激进、最追逐短期热点的,而是那些在乎公司长远发展、在乎对股东负责、也在乎对整个社会影响的。兴全这几年在行业里的口碑,尤其是大家提起兴全社会责任怎么样的时候,我总觉得,这背后一定是有东西的。
“不作恶”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基本底线,尤其是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、监管日益趋严的环境下。一个基金公司,如果它投资的企业,本身就是那种“割韭菜”、“明知故犯”、“以邻为壑”的公司,就算短期业绩好看,长期来看也难说稳当。因为这样的公司,迟早会因为各种原因受到市场、监管甚至社会舆论的惩罚,那个时候,你持有的份额,谁来负责?
兴全在这方面,我观察到的是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。比如,在挑选公司的时候,它会去看这家公司的治理结构、看它有没有长期主义的基因,会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长远发展。这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上的数字,更是对管理层价值观的一种判断。我记得有一次,我们团队在研究一家消费品公司,这家公司当年业绩增长非常亮眼,但深挖下去发现,它的产品之所以能快速打开市场,很大程度上是靠一些比较激进的营销手段,甚至有些擦边球的意思。当时,我们内部就有人觉得可以投,因为短期回报可能很高。但最终,我们还是因为对其发展模式的疑虑而放弃了。后来这家公司也确实因为营销违规被处罚过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兴全社会责任怎么样,很大程度上可以从它选择投资的标的上看出端倪。它会不会去投那些本身就踩着红线、或者存在重大社会风险的公司?我倾向于认为,一个真正有“社会责任感”的基金,会主动规避这些。这不仅仅是对投资者负责,也是对自己品牌和声誉负责。
当然,现在一谈到“社会责任”,就绕不开ESG(环境、社会和公司治理)。兴全在这方面的实践,在我看来是比较有代表性的。ESG并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,它需要很具体地落实到投资研究和组合管理中。
首先是“E”(环境)。这几年,我们国家在环保上的力度有多大,大家都看在眼里。那些高污染、高能耗的企业,生存空间越来越小。作为基金,如果还死抱着这些“老古董”不放,业绩自然会受到影响。反而是那些重视环保,能够实现绿色转型,甚至在环保技术上有优势的公司,反而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。我记得兴全有一只基金,曾经在早期就重仓了一些在新能源领域有布局的公司,在当时很多人还不以为然的时候,它就抓住了这个趋势。这背后,可能就是对“E”的深度理解和实践。
接着是“S”(社会)。这块可能更难量化,但很重要。比如,一家公司对员工怎么样?对消费者怎么样?对所在的社区有没有贡献?一个对员工苛刻、把消费者当“傻子”的公司,就算短期利润再高,也难持续。员工士气不高,产品质量和服务就容易出问题;消费者不买账,品牌形象就会受损。反观那些善待员工、注重产品质量、关心社会的企业,往往能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和忠诚度。
最后是“G”(公司治理)。这一点我前面也提到了,但依然是重中之重。良好的公司治理,意味着透明、公平、有效率的决策过程。这能zuida程度地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,也能让公司在面对复杂局面时,做出更稳健的决策。兴全在研究公司时,对“G”的关注度,可以说是非常高的。这体现在它对公司年报、对董监高薪酬、对关联交易等细节的审视上。
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团队在评估兴全社会责任怎么样的时候,会从几个维度去考察。
第一,看它所管理基金的持仓。我们不会只看某一只基金的短期持仓,而是会拉长时间,去观察它整体的投资风格。它是否普遍倾向于投资那些具有长期价值、治理良好、并且在ESG方面有良好表现的公司?我们也会留意它有没有一些“负面清单”,也就是明确不投哪些类型的公司。
第二,关注其信息披露和沟通。一家有责任感的基金公司,在与投资者的沟通上,通常是坦诚的。它会清晰地说明自己的投资理念,解释为什么会做出某个投资决策,甚至会主动披露它在ESG方面的努力和遇到的挑战。兴全在这方面的公开披露,我感觉是做得比较扎实的。
第三,看它自身的运营。基金公司本身的管理,其实也体现了其“社会责任”。比如,它的员工是否受到公平对待?它的风险控制是否到位?它的运营是否透明合规?这些细节,虽然不直接体现在产品净值上,但却是衡量一个机构是否值得信赖的重要标志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把“社会责任”看得过于理想化。在投资实践中,很多时候会面临两难的选择。比如,一家公司在环保上投入巨大,短期内可能就会影响利润,这时候你是否还要坚持投资?或者,一家公司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,但它所处的行业确实是国家大力扶持的,并且它在产业链中扮演着关键角色,你该如何权衡?
我记得我曾经跟踪过一家在清洁能源领域非常有潜力的公司,但这家公司为了扩大产能,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环境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,虽然符合当时的环保审批标准,但还是引起了一些当地居民的不满。这让我当时非常纠结。一方面,我看好它的技术和未来前景;另一方面,又对它造成的环境影响有所顾虑。最终,我选择暂时减持,并密切关注这家公司后续的环保投入和改进措施。
所以,我认为,真正的“社会责任”投资,不是一味的“圣母心”,也不是简单地回避一切“有争议”的公司,而是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,做出更加平衡、更加审慎的决策。这需要基金经理具备更强的洞察力、更广阔的视野,以及更坚定的原则。
总的来说,当大家问“兴全社会责任怎么样”的时候,我希望大家看到的,不仅仅是表面的慈善行为,更能深入到基金的投资理念、研究方法和日常运营中去。兴全在这几年的发展中,给我的感觉,是在努力构建一个更为可持续的价值链,这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,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。
在我看来,一个基金公司真正的“社会责任”,体现在它能否帮助投资者实现长期、稳健的财富增值,同时又能支持那些对社会和环境有积极影响的企业发展。这是一种双赢,也是一种真正的“责任感”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