螺纹1702合约是上海期货交易所(SHFE)推出的一份期货合约,标的物为热轧卷板。2017年2月24日,该合约却在上市首日便遭遇流拍,引发市场广泛关注。将深入探讨螺纹1702合约无疾而终的原因,为投资者提供启示。
一、市场预期落空
螺纹1702合约上市前,市场普遍预期该合约将受到追捧,成为继螺纹1610合约之后的又一个明星品种。事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。合约上市首日,开盘价为3062元/吨,较基准价3066元/吨仅低4元。但随后,合约价格一路走低,跌破基准价,最终以2976元/吨收盘,跌幅2.9%。
造成市场预期落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:
二、技术面不利
从技术面来看,螺纹1702合约上市首日走势也十分不利。合约开盘后,并未出现强势上涨行情,反而一路下跌,跌幅超过2%。这种情况表明,市场做多意愿不足,空头氛围浓厚。
同时,合约的成交量也十分低迷。全天成交量仅为130万手,远低于预期。这说明市场参与度不高,投资者观望情绪较重。
三、合约设计缺陷
螺纹1702合约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缺陷,导致其吸引力下降。
四、套利空间有限
螺纹1702合约的套利空间也十分有限。合约上市前,市场预期该合约将与螺纹1610合约形成跨期套利机会。由于螺纹1610合约价格走势疲软,跨期套利空间并不明显。
同时,螺纹1702合约与现货市场的价差也较小,进一步限制了套利机会。
五、监管政策影响
2017年,中国证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,加强对期货市场的监管。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投机行为,导致期货市场整体成交量下降。
螺纹1702合约上市正值监管政策密集出台时期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约的流动性。
螺纹1702合约无疾而终,既有市场因素,也有合约设计缺陷和政策影响等原因。市场预期落空、技术面不利、合约设计缺陷、套利空间有限以及监管政策影响共同导致了该合约的流产。
这一事件对投资者来说是一个重要启示,提醒投资者在参与期货交易时,应充分考虑市场环境、合约设计和监管政策等因素,避免盲目跟风,理性投资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