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茂银期货行情分析师[微博] 罗毅在昨日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上半年市场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,目前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对经济的贡献已经逐步显现。
“自2013年以来,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剧烈,PPI、CPI、PPI波动较大,其中cpi、PPI创历史新高,PPI的持续高位运行,并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。”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冉茂银分析称,去年12月份国内PPI涨幅已经超过10%,上半年PPI涨幅高达30%左右。其中,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明显。一方面,CPI涨幅高于预期,工业品价格也大幅上涨。一方面,“保供稳价”和供应链瓶颈导致工业品价格上涨。这两方面因素叠加作用下,企业生产动力不足,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。
同时,尽管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,实际上仍是季节性因素的叠加效应。例如,今年1月份,钢材价格环比上涨15%,部分地区涨幅甚至超过50%。
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,自2021年10月1日起,将实行“一价”机制,对符合“一价”定价机制的钢铁产品(包含基础原燃料、废钢),给予上期能源2022年第一批平抑价格异常波动的炼钢品种(包含焦炭和配矿),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。同时,自2021年10月1日起,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焦炭、生铁、焦煤等品种,实行“一价”机制。
冉茂银表示,随着价格监管政策的进一步放开,期货价格、现货价格、期货价格等市场主体的参考因素将发生变化,定价方式也将发生变化。比如,原来有的黑色系和有色系品种,被纳入指数调整范围,不仅大幅提高了指数的权重,也降低了板块对市场的整体影响,造成了相对价格的同步调整,而且这也会给行业的整体情况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“虽然,政府今年以来频繁调控煤炭、钢铁行业的行为,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形成了一定的扰动,但原材料的价格也会同步上涨,这就使得钢铁行业的成本上升。而且由于煤炭、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上涨,使得钢铁行业利润持续改善,所以钢铁行业仍然存在利润空间。”他说。
在冉茂银看来,从短期看,“保供稳价”成为冉茂银在2021年10月份钢铁行业分析师论坛上作为代表的发言,本轮上涨的核心驱动力来自于保供稳价,而不是当前现货市场的疲软,基于当前我国钢铁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未来供需结构可能要面临重新调整。在此背景下,“保供稳价”成为了黑色系企业经营的必选项。
“我们认为,钢铁行业仍然面临较高的去产能压力,在供应过剩的压力之下,市场价格高位下的钢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。”他说。
对于政策带来的预期变化,冉茂银表示,目前钢铁行业基本面整体偏弱,“需求面临弱预期、库存低位、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制约钢铁行业的生产、销售和盈利能力”的特征依然突出。
“2021年,我国钢铁行业市场需求强劲,行业利润大幅增长,行业保持了较高盈利水平。但在疫情冲击下,钢材价格继续大幅下行,钢铁行业面临的高盈利压力较大。”冉茂银说。
钢铁企业经营面临的挑战重重
对于当前的市场形势,冉茂银表示,在此轮下跌过程中,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于下游消费需求的疲弱。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