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次股市能涨多久?”这个问题,问得太及时了,也太能戳到大家心坎里了。尤其是在经历了前一阵子的反弹之后,很多人手里稍微赚了点,就开始琢磨这波行情到底有多深、能持续到什么时候。不过,我跟你说,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陷阱,真把它当成一道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去算,那往往是要栽跟头的。
老实说,我们做这行的,其实也没有水晶球能预知未来。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,股市的涨跌,尤其是这种持续性的行情,绝不是凭空来的。它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了,有些是看得见的,有些却藏得很深。最直接的,当然是宏观经济的走势,比如GDP增长、通胀水平、央行的货币政策等等。这些东西就像一个大盘子的底子,底子厚实,行情才能走得远。
然后是企业的盈利能力。就算宏观面看起来不错,如果上市公司本身盈利不行,股价也很难有持续性的支撑。我们常常会去翻财报,看那些细微的经营数据,比如现金流、毛利率的变化。有时候,一季度的财报可能还没完全显现出来,但我们能从过往的订单、产能利用率上看到一些端倪。
再往深了说,市场情绪也很重要。大家是信心满满,还是人人自危?恐惧和贪婪,这两样东西在股市里扮演的角色,有时候比经济数据本身还要夸张。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行情好的时候,连公司做什么的都不知道,一股脑儿往里冲;行情不好的时候,又会因为一点点负面消息就恐慌性抛售。这种情绪化的交易,往往会放大波动的幅度,让“能涨多久”变得更加难以捉摸。
当然,还有很多“外因”,比如地缘政治风险、突发的国际事件,这些都是无法预测但可能瞬间改变局面的变量。前几年疫情刚开始的时候,谁能想到会这样?所以,把“这次股市能涨多久”变成一个追求精确答案的问题,我认为是不太现实的。
我记得有一次,大概是前几年的某一个时间点,市场出现了一波不错的反弹,很多当时的产品,比如一些科技类的基金,涨得特别猛。当时大家的普遍看法是,这波行情会持续很长时间,因为是“新经济”的浪潮,技术在驱动一切。很多客户找到我,问能不能满仓进入,说“错过了这次,就再也没有了”。
当时我也认真研究了市场,确实看到了一些技术突破的迹象,也看到了一些公司增长的潜力。但同时,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隐忧。比如,有些公司的估值已经脱离了基本面,纯粹是靠讲故事在支撑;另外,监管层的一些表态,也让我觉得,这种不受控制的炒作可能不会持续太久。
最后的结果是,那波行情在达到顶峰后,很快就遇到了调整。很多当时重仓进去的人,虽然短期内赚了钱,但没能及时出来,最后又把赚的钱甚至本金都吐了出去。这事儿一直让我印象深刻,也让我更加警惕那种“万能的牛市论调”。
“牛市”这两个字,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煽动性,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“只要跟着趋势走,就能躺着赚钱”的错觉。但事实上,即使在牛市里,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,也需要我们去辨别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标的,而不是盲目追逐热门板块。
所以,与其纠结“能涨多久”,不如把精力放在“如何应对”上。比如说,我们会关注一些“风险信号”。什么叫风险信号?比如,当一个行业出现大量的新进入者,而且这些新进入者大多是通过烧钱模式来抢占市场份额的时候,我就觉得这个行业可能存在泡沫。或者,当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频繁减持,而且减持的理由听起来很牵强的时候,这也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。
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,就是市场对“流动性”的反应。我们常常观察一些市场指标,比如短期利率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等等。如果市场的钱越来越紧,或者有迹象表明流动性要收紧了,那再好的行情也很难持续。我们有时候会通过一些外部的金融数据平台,比如彭博终端,去跟踪一些重要的宏观变量和市场流动性指标。
还有,就是政策的边际变化。有时候,看似微小的政策调整,可能会对整个市场的预期产生巨大的影响。比如,某个行业的税收政策突然变化,或者某个领域的监管力度突然加强,都可能导致市场出现快速的调整。我们对此会保持高度警惕,并根据这些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投资策略。
举个例子,我们曾经在一个周期性的行业里,发现一家公司,它的产品需求旺盛,产能利用率很高,而且下游客户的盈利能力也很强。按照常理,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标的,很多人都会觉得它能涨很久。但是,我们注意到,这家公司所在行业的整体产能已经接近饱和,并且新的竞争者正在不断进入,价格战的苗头已经显现。
更重要的是,我们通过对公司年报和一些行业研究报告的分析,发现其管理层似乎对行业周期的认识不够清晰,仍然在积极扩张产能,并且对外融资的意愿很强。这在我们看来,就是一个潜在的风险点。于是,我们并没有选择长期持有,而是选择在合适的时机,比如公司股价因为短期利好而上涨时,适时地进行了一些减持操作。
结果,几个月后,这个行业果然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,价格开始下跌,公司的股价也随之大幅回落。如果我们当时没有及时止盈,很可能就会面临较大的损失。这虽然不是一个“涨多久”的预测,但却是我们应对“涨不到那么久”的一种实操方式。
对我个人而言,与其去预测“这次股市能涨多久”这样抽象的概念,我更愿意去思考“这次行情的可持续性”到底有多强。一个行情的持续性,往往取决于它内在的驱动力是否扎实。如果是依靠宽松的货币政策或市场情绪推动的短期上涨,那它的可持续性自然会打折扣。
反之,如果一个行情是建立在技术进步、生产力提升、或者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经济基本面改善之上,那么它就有可能持续得更久。我们看重的是那些能够带来真正价值增长的因素,而不是那些虚头巴脑的概念炒作。
这就像种一棵树,浇水施肥固然重要,但树的根系是否深扎,土壤是否肥沃,才是决定它能长多高的根本。很多时候,市场会给我们一些信号,提示我们这棵树的根系可能并不稳固。
所以,回到“这次股市能涨多久”这个问题,我的回答永远是:不知道,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去提高判断的准确性,并且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。任何时候,都要对市场保持一份敬畏之心,不要被短期的涨幅冲昏头脑。在变化莫测的市场中,灵活应变、不断学习,才是我们能走得更远的关键。
上一篇